2023年9月15日,赞比亚与我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说起赞比亚这个国家,估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第二反应就是这个国家挺穷的,好像也没什么知名度。
其实赞比亚有着非常不错的底子,矿产资源很丰富,素来有“铜矿之国”的美誉,钴的储量在世界上能排老二。这么一个富矿国,为啥老是发展不起来以致于202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只排154名呢?
在非洲这个大背景之下,赞比亚的发展之路其实非常具有代表性。了解它是怎么发展的,取得了什么成绩,走了什么弯路,其实非常有助于了解整个非洲。颇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意味。
1964年10月24日,赞比亚独立。在独立以前,赞比亚是英国的殖民地。1890年,英国政府对赞比亚的统治主要依靠的是英国南非公司,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塞西尔·罗兹可厉害啊,此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英国移民占领整个非洲大陆,理想是在非洲修一条长长的铁路,有多长呢?从地图上看,就是把非洲上边的埃及首都和下边的南非首都连起来。不得不说如果这条铁路要是修成了,说什么撬动多少钱创建多少工作岗位养活多少人这类的话都不足以形容。总之一句话,既有能力,又有野心。
而且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们几乎所有人,想跟女朋友步入婚姻的神圣殿堂,大多数情况下的标配是得有个钻戒,没毛病吧?“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观众老爷们都听过吧?这句营销界极为经典的广告语是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公司想出来的。那么这个戴比尔斯是谁创立的呢?诶,就是这位塞西尔·罗兹。
南非公司殖民赞比亚的过程突出一个来骗来偷袭,往往都是忽悠当地的部落酋长签租地协议,签完以后就变占领,谁敢嚷嚷就要谁命。突出一个明明可以直接抢还偏要走程序,在不当人方面还非要保留一点点人性。占领以后,由于勘探水平、开采技术和运输成本各种各样的条件限制,赞比亚的大铜矿没被发现,发现的那点小矿也跟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所以南非公司对赞比亚的统治很是漫不经心,唯一热衷的事儿就是收原住民的人头税。
本来公司连人头税都懒得收,实在是赞比亚周边地区比如津巴布韦富矿多,缺工人,这才想着要收人头税,把赞比亚地区的原住民往矿上赶一赶。后来,赞比亚的大铜矿被发现以后,英国政府坐不住了,把南非公司晾到一边去,自己亲自上阵搞发展。只不过英国政府的心态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除了挖矿以外什么都不管,导致赞比亚除了挖矿卖矿以外别的几乎什么都不行也什么都不会,资源诅咒这个大坑算是就此埋下了。
二战以后,非洲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在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后,赞比亚终于在1964年获得了独立,成立了一个多党制国家。1964-1974年,是赞比亚发展的“黄金十年”而且发展速度极快,比如1964年,赞比亚的GDP只有8亿美元,但到1974年就涨到了29美元,短短十年就翻了三倍半还要多。这个时期的赞比亚甚至还有汽车,跟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合资搞的利文斯通汽车,每年能出厂个1000辆左右。听着好像挺厉害是吧?但发展起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通过能没收就没收没收不了就掏钱买的法子,把现成的采矿业等经济命脉收归国有,然后再乘着国际铜价上涨的东风就足够了。
不过这个时期的赞比亚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很大的隐患。赞比亚在独立之初是一个多党制国家,各个政党代表的利益不一样,比如有的政党代表的就是国内铜矿工人的利益,有的代表的是早期去国外打工的那帮工人的利益,有的代表的是本地部落的利益,在独立前,甭管代表的是谁的利益,大家好歹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独立以后,这些政党忽然发现好像无事可做了,于是很快开始为谁能多吃两口蛋糕嚷嚷起来。谁吃得多,谁吃得少,那都是拳头说了算,跟以前村子里谁家儿子多谁说话就硬气有点像。老是这么折腾下去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于是肯尼亚第一任总统,也被誉为国父的肯尼思·戴维·卡翁达为了维持国家统一力挽狂澜,于1972年修改宪法,宣布赞比亚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其他政党全部取缔,国家正式由多党制过渡到了一党制。
多党制起家又过渡到一党制的赞比亚,其实就是20世纪60年代独立的一些非洲国家的缩影。由于起步晚、见识少,接触了独立思想,萌发了民族独立念头的先驱在政治水平上往往没有底蕴,只能照搬西方殖民者尤其是宗主国的模式,而偏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西方殖民者为了能够持续在经济上掠夺而精心设计的,所以国家没独立的时候还能拧成一股绳,独立以后反倒会因为互相之间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老二想当老大老大打压老二而陷入政治混乱,政治崩溃的情况下,军人浑水摸鱼发动政变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在70年代后,非洲大陆普遍建立了军人独裁或威权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说卡翁达算是其中很有能力的一位,并没有让国家陷入崩溃、混乱、军人独裁的地步,但他的运气实在是不怎么地。因为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以色列以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这一下石油价格就跟“武则天死老伴儿——失去李治”一般狂涨。石油一涨,几乎所有的产品成本都要上涨,直接导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下降了20%以上。大家都生产不起,那原材料的价格就要下跌,铜矿的价格就开始下跌。这一下就把赞比亚拖入了经济的泥潭。国家经济虽然在独立后突飞猛进,但一切都依赖于卖铜。铜价高,就能多挣点钱,多换点别的产品,铜价一跌,可高价石油还得买,那一下就顶不住了。比如之前提到的赞比亚跟菲亚特搞的合资车利文斯通,石油一涨,铜价一跌,需要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一方面是涨价,另一方面也就买不起那么多了,产能直接缩到了一年连1000辆都不到,而且成本还比进口车要高。
1975年,赞比亚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占到了GDP的24%,为了活下去,赞比亚不得不向西方国家或者在他们主导下的金融组织和机构大举借债,为之后西方国家利用债务直接干预国家埋下了隐患。1975年以后,赞比亚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甚至还在倒退,比如1986年的GDP总量甚至比1974年少了41%。而且国家还深陷债务泥潭,到1983年底赞比亚的外债总额已经达到26亿美元,占当年GDP的78%。随着外债总额的不断增加,利息的负担也明显加重,当年赞比亚政府应支付的利息也达到了3.8亿美元。老百姓活不下去,那怨声载道的声音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再加上苏联解体带来的冲击与债主们的威逼利诱,第一任总统,国父卡翁达被迫于1990年宣布结束一党制,恢复多党制,并在1991年的大选中败北。
赞比亚第二任总统奇卢巴
随后,新政府马上又开始大刀阔斧的自由化、私有化改革,本来收归国有的铜矿又卖了出去,主要的买家那自然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公司。虽然自由化、私有化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又不可避免地滋生出严重的腐败问题。独立三十年来,赞比亚改来改去,始终没有改变经济不发达的状况,铜矿永远是大腿的经济结构也没有改善。直到现在也并没有什么起色。虽然能够靠援助勉强支撑,但西方国家的援助是那么容易就能拿的吗?人家的援助那都是带条件的,只能导致国家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没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和能力,援助还在一定程度上持续瓦解国家自力更生的意愿,使得国家反而沦落到了不求上进混吃等死的地步。
90年代起,从一党制又过渡到多党制的赞比亚又是非洲大陆的缩影,根据统计,1995年就有33个非洲国家重新通过多个政党竞争,选举产生了新政府。从这儿我们就能看出,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的穷与乱,根儿上还是被西方国家殖民过的后遗症太过严重。先天不足,后天就容易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发展起来自然是艰难困苦,曲折重重。
赞比亚走三步退一步的发展路径,其实能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无论是谁改革,怎么改革,主动权一定要抓在自己手里,还要深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轻信照搬某一种经济学理论那大概率都是要出问题的。何况创作这些理论的人到底是怀的什么动机,不是专家大佬那都很难判断。切切不可听风就是雨。第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类组织根本就没有那么单纯,人家都是为自己国家服务的,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只是多会儿付出代价、代价到底有多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