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位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口,扼东巴门户,控四楚之地,其势险天下,其形胜古今,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既是东望“夔门天下雄”的绝佳位置,也是饱览长江三峡险竣之美的起点。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兵临赤甲,在此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自号白帝,始为白帝城。公孙述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
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退守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一并托付于诸葛亮,成就了明君良臣千古佳话。
白帝庙庙门是白帝城的标志性建筑,重建于清代,沿袭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前为砖砌牌楼式石拱门洞,后为木结构单坡式门殿,牌楼两侧为“八”字照壁,东西两侧画降龙云气图案和宝瓶云气图案。
门洞竖匾上三周为五龙围绕的浮雕图案,中间竖写隶体“白帝庙”名,用蓝点白瓷镶嵌。原宋人张珖隶书“白帝庙”因年代久远,字迹破损,1957年由当代书法家刘孟伉重书,已被列入《中华名匾》。
大门两边墙上两只带有双喜图案的花瓶,右边插牡丹,左边插菊花,寓意富贵和吉祥。
门柱对联由民国时期名人黄元澡题写,上联“万国衣冠拜冕旒,暨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下联“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
白帝城不仅是金戈铁马之地,还是重要的文化遗址。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文化叠压丰富而自成序列。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历代文化名人游历,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帝城又享有“诗城”美誉。诗仙李白一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古流传,使白帝城更加声名远扬。
公孙跃马、刘备托孤、历史沧桑,斗转星移。明代中期,白帝庙改祀蜀汉君臣,奠定了今日之格局。庙内现存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东西碑林等明清建筑,以及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明代塑像,概括了白帝城风云变换的历史风貌。
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手书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病榻前,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蜀汉堂,展现“隆中对”的历史场景。正中的3尊青铜铸像,诸葛亮居左,刘备居右,二人隔案而坐,相谈甚欢,奉茶的小书童侍立于旁。
中国碑刻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纷呈。从中能够探究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可以考索各个朝代的历史脉络。当然,其书法价值更为世人所重。白帝城不仅以自然景观奇特雄险闻名天下,而且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遐迩。
白帝城能成为旅游胜地,并不是以“仙山佛地”取胜,而是以人文景观见长。白帝城现存有从隋代以来的碑刻两百余通,这些碑刻大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白帝山川或为官夔州时留下的手迹。因此,从诸多侧面反映了白帝城及夔州的历史人文情况,描绘了白帝城周围的独特风光,其中有不少难得的珍品。
东碑林
西碑林
文臣厅,供有10位蜀汉的名臣:邓芝、庞统、张松、糜竺、蒋琬、费祎、孙乾、李严、董和、法正。他们在辅助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维护蜀汉政权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将厅,供有10位蜀汉名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姜维、王平、向宠。他们都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明良殿正对庙门,处于整个白帝庙的中轴线上,是白帝庙的正殿。明良殿最早供奉的是白帝庙真正的主人白帝公孙述,取名为“公孙帝之祠”。公元1513年,四川巡抚林带兵平息反叛,毁掉公孙述塑像,改塑马援、江神、土神,取名“三功祠”。公元1533年,巡抚朱廷立改“三功祠”为“正义祠”,祭祀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1557年,巡抚段锦又将“正义祠”改为“明良殿”,这种格局一直沿袭到现在。“明良殿”取“明君良臣”之意。
刘备
诸葛亮
张飞和关羽
清康熙十年(1671年),曾任夔州知府的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重修明良殿,并题“汉代明良”匾额,悬挂于明良殿正上方,后被录入《中华名匾》。
昭烈祠里的刘备塑像,刘备(161年一223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年一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年,起兵讨伐黄巾起义军。
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得诸葛亮辅佐,与东吴孙权联合大胜曹操于赤壁,得荆州五郡,后夺取益州和汉中。公元219年自立为汉中王。
公元221年,于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史称“蜀汉”。次年伐东吴兵败,退守白帝城。不久染病,诏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赴白帝城嘱托后事,223年4月病逝。谥号昭烈帝。
后主祠里的刘禅塑像,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被刘备立为太子。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他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公元271年,逝世于洛阳。
武侯祠,位于明良殿西侧,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火,于明嘉靖年间重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殿内供有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祠内有对联:“三代英才千秋扼腕,蜀中相业百代留芳。”
观星亭,位于托孤堂西侧,为六角重檐亭,底层由12根木柱,上层由6根木柱支撑,飞檐翘角,造型考究。亭中悬一古钟。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故名“观星亭”。
这尊高约2米的石像,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一生命运坎坷,生活困苦,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更是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春,几经辗转,经四川成都来到奉节,即使在奉节的一年零九个月时间,杜甫也几度迁移,先后有西阁、赤甲、浪西、东屯等寓所。
杜甫在奉节期间,被夔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山川名胜深深地吸引,以年迈多病之身,迸发出满腔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共创作诗歌437首(等于每3天就创作两首诗),占其所编1439首杜诗的三分之一。
这是一幢西式建筑,俗称白楼,最早建于1913年,由陕军第一师师长张钫率部驻进奉节时修建。只因当时战事紧迫,工程并未完工。
1918年,靖国联军豫军第一路司令兼全军总稽查长李魁元率部驻进奉节,将破烂不堪的白楼修好,把他的父母接来居住。
1926年,吴佩孚在河南战败,投奔四川军阀杨森,曾被安排住在白楼。1995年,白帝城文物管理所本着以旧换旧的原则,将白楼的外观保持原样,内部重新装修,作为白帝城博物馆使用。
竹枝园,位于白帝庙北侧,为纪念唐代诗人刘禹锡而建,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园内设碑廊、竹枝楼和展厅。刘禹锡在夔州期间,深入民间广泛收集民歌,创作仿民歌诗体竹枝词,被后世誉为“诗之《国风》,辞之《九歌》”。
高峡出平湖,白帝更诗意。目前,白帝城已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这颗镶嵌在长江三峡的璀灿明珠,耀眼夺目,光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