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其表达的意思是和一群人一起,其中一定有能够做自己的老师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可以向每个人去学习,所有人都可以教会我们一些东西。这句话就是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实韩愈在《师说》当中也提到了: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说到即便圣人一般的孔子,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而且师从百家。像郯子是少昊后裔,孔子曾经向郯子请教古代官职制度,那时候孔子的博学早就已经闻名鲁国了。而苌弘博学多才,精星象音律,孔子曾经向苌弘请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并说道: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还有师襄春秋时鲁国(或者卫国)的乐师,孔子曾经跟随师襄苦学《文王操》。另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李耳,也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了,孔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都曾经问礼于老子。而以上的这些,都是在典籍当中记载的,没有记载的又会有多少呢?所以孔子曾经向很多人请教是肯定的,而孔子的虚心和好学也是肯定。
当然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还有后半句,也需要大家牢记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们在看到别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别人的优点,还要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看看自己的身上有没有同样的缺点需要改正的。这个才是真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不只是因为每个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是因为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也值得我们警惕。而这些主要指的是别人的被人的言行,我们再说说关于知识和见解。
正所谓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以前的人也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每个人的生活阅历,经历都不同,而看待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观点也都不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政。人的思想在碰撞当中才能够向前发展,所以虚心向别人学习最终得益的也会是自己。
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当中,我们知道的太多了,不知道的也太多了,知识在不断的涌现,又在不断的更新迭代。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持谦卑和好学的态度,多向别人请教,也多加强自我的学习。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时时学习,不断学习,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当然了,虽然庄子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是如果你真的就认为生命有限,不应该用来学习知识而放弃学习,那估计也只能被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