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常识

火把节是哪一天几月几号(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和习俗 )

千里凉山 风情万种

2024凉山彝族火把节 如约而至

崇尚火的彝族先民认为

火是生命的起点 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 成为彝人永恒的精神支柱

在对火图腾的敬畏与崇拜中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彝族火文化




延续千年 古籍中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一般每年在农历六月廿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据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星象学研究,农历的六月廿四,北斗星斗柄指向正南,时为夏至期间而定为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在史书里多有记载。最早见于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六月廿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师范所著的《滇系·杂载》:“农民持炬照耀田间以祈丰年,通省皆然。”明弘治《贵州通志》普安府风俗:“州志:夷人每岁以冬、夏二季月二十四日为火把节,屠豕宰牛,以祭其先,小儿各持火炬喧戏于市,如上元,除岁然。”清光绪四川凉山《越嶲厅全志》卷十《夷俗》记载:“倮以六月廿四为小年,满山星火,名火把节;十月朔为过大年。”




奇幻瑰丽 火把节的神秘传说

由于彝族人口众多、支系庞杂、分布地域广,有丰富的火把节传说。火把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普遍且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有以下两种。一种为:驱除邪恶,祈求平安。古时的彝族人认为火有驱逐污秽的能力,同时火与家庭命运相联系,也可以和神灵沟通。于是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彝族人民会手持火把,围着村庄游走,焚烧疫病、邪恶之物,以祈求家人和牲畜的平安健康,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火把节。另一种说法认为火把节的由来与纪念英雄有关,人们点燃火把纪念英雄,庆祝胜利。


无论是驱除邪恶还是纪念英雄,彝族火把节的核心都是团结、和谐和吉祥。虽说法不一,但各地过火把节的时间是相同的,并且与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有关。




与火为伴 火把节的传统习俗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第一天:祭火。村村寨寨都会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邻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干柏柴、干树枝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


第二天:玩火。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赛马、摔跤、唱歌、斗牛。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乐荷”、达体舞等。在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族选美。按照勤劳勇敢、英武神俊和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山鹰”和“索玛”。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第三天:送火。这是彝族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巨大的篝火,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载歌载舞。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火把节也是少男少女点燃爱苗、传达情意的好时机,姑娘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裳展示灵巧的手艺,小伙子在种种比赛和表演中博得姑娘们的芳心及微笑,也借着通宵欢歌狂舞,互相表达爱意。


如今,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彝族选美、摔跤、朵乐荷等特色活动中,在现代社会的不断融合中得以传承,古老传统与现代风貌巧妙交融,共绘一幅生动的民族文化长卷。


每年火把节期间,市民游客和彝家儿女一同点燃火把,火焰在风中飘荡,火光映红夜空,与星辰交织,照耀着一张张欢乐的笑脸。篝火熊熊燃烧,染红了花坡,灼热了山野,拉长了人们的身影。歌声响彻夜空,震荡旷野,令人陶醉。







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外,火把节期间还有丰盛的彝家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木钵盛菜、“马什子”喝汤、喝秆秆酒,品尝彝家烤乳猪、坨坨肉、圆根酸菜鸡、彝家泉水鸡、彝家烤羊肉等美味佳肴,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极致享受。美食环绕中,欣赏原汁原味的彝家歌舞,观看精彩的彝族民间竞技活动,共赴这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火一样热情的彝族人民,点燃火一样的激情。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即将启幕,将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民族文化盛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