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各种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使得整个战争力量结构和战场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战争的新特点。
一、极限性能
近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工程技术,极大地扩大了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在把战场拓展到陆海空天电网等六个领域的同时,多数装备的性能已经达到了其物理极限。作用基量方面,不同于核武器不分差别地终极毁灭,常规武器中的高爆弹药实现了对不同目标的有差别的终极毁灭。集束炸弹的威力已与1千吨TNT当量的战术核弹相接近或略有超过。作用距离方面,战机、核动力舰艇、洲际导弹等武器实现全球打击,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和网络系统的作用范围到达全球。
作用速度方面,运输机速度达到1马赫的极限速度,战斗机的机动能力已超过9个重力加速度,但飞行员在空中格斗时的体能极限仅为2个重力的角速度,地面装甲车辆已达到每小时55英里的速度极限,舰船速度达到最适宜的15-30节,而情报、通信装备和新概念的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的作用速度更是达到或接近极限的光速。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的极限化发展,促使战场向大纵深、高立体发展,战场的前后方区别淡化。
同时,信息技术促成了武器装备的精确制导化,大大提高了行动效能。如侦察监视装备具备对可视目标的0.15—0.3米的高分辨率。信息栅格实现信息的精确传输。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精度,近程的达0.1—1米,中程的1-l0米,远程的达10—50米。
二、体系结构
相对于传统战争中作战力量的上下级作战单元之间、同级行动单元之间的树状结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在信息网络系统的支撑保障下,各种行动单元、作战单元、武器装备都通过网络连在了一起,三者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执行四个环节实现深度相联,形成了网状结构。
在行动单元方面。从单件武器装备看,各类导弹、制导弹药、自感应侦察设备、通信程控交换机等信息化武器装备,在功能上实现了观察、控制、行动的一体,即信息获取、传递、处理、运用等功能部位紧密连接在一起,具备了发射/部署后不用管的能力。从某个行动单元看,行动单元内部的各种装备实现了无缝链接。如一个侦察连的无人机侦察、武装侦察、红外侦察、光学侦察等各种装备设施通过信息系统联在一起。
各装备设施所获得的信息,实时进入信息系统,并由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实现了信息的互补互鉴互享,有力提升了全连的侦察效能。从多个行动单元看,不仅不同层级的行动单元实现了无缝链接,如师与团两级侦察单元的联网;而且分属不同作战单元的同类行动单元也实现了无缝链接,如炮兵团和装甲团的侦察单元也实现了联网。这样,整个战场空间内同类行动单元实现了互联互通和行动信息的整合共享。
作战单元方面。从单件武器装备看,出现了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性作战单元——作战平台,即以军舰、飞机、直升机、装甲战车为运动载体,搭载情报、通信、指挥、欺骗等各类武器装备和人员所构成的模块性基本作战单位,作战能力十分强大。从某个作战单元看,在信息系统的整合下,侦察、通信、指挥、杀伤、心战、欺骗、抗御、保障八个行动单元实现了无缝链接和实时共享战场信息,相互之间了解各自的作战需求,更加协调一致地遂行作战任务。
从多个作战单元看,上下级作战单元之间从传统通过两级指挥单元进行联结,转变为通过八个行动单元进行联结。如传统战争中师与团两个上下级作战单元之间,主要通过师、团两级的指挥所进行联系;信息化战争中,师与团之间不仅实现了指挥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与共享,而且师侦察单元与团侦察单元、师通信单元与团通信单元、师心战单元与团心战单元、师保障单元与团保障单元,等等,也实现了信息联通与共享。
而且,除了上下级之间,同级作战单元之间也从传统通过上级指挥单元进行联结,转变为通过各自的八个行动单元进行联结。传统战争中,同属一个师的炮兵团与装甲团之间协同行动需要通过师来组织;分属两个军的炮兵团、装甲团之间协同行动需要通过军以上指挥机构来协同。到了信息化战争中,炮兵团与装甲团之间各自的八个行动单元实现了无缝链接,二者之间不再需要通过上级指挥机构来统一协同行动。
因此,在信息系统的整合下,整个战争力量被综合集成为一体化的整体,实现了不同武器装备之间的性能互补,不同军兵种之间的功能互补,不同作战单元、行动单元的信息实时共享。
而且,信息系统强化了同类行动单元的功能整合,行动单元可以不再依附于作战单元而存在。这就使得单个作战单元的编组和不同作战单元的重组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导致某个层级作战单元的整体性、重要性在弱化,进而使整个力量呈现出“强行动单元、弱作战单元”的特点。
三、错位攻击
传统战争,绝大多数作战对抗行动都是双方力量在战场上进行面对面的对位攻击消耗战。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是这种对位攻击消耗战的最生动描述。
在信息化战争战场上,敌对双方的八种力量,按照功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特别是软硬杀伤行动、心战行动、防御行动、情报行动和欺骗行动的对抗性作用,构成了敌对双方的对抗关系(参见图11-8)。但不同于传统战争的对位攻击,信息化战争的作战对抗明显表现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特征,具有很强的错位攻击性。
具体来讲,硬杀伤行动的火力杀伤、核杀伤、生化杀伤还是以敌方所有装备、人员和 设施为目标,电磁脉冲攻击则以敌各单元的信息系统内的电子元器件为目标;软杀伤的电磁压制行动以敌方的雷达、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等装备为目标,程序攻击以敌方各行动单元的信息系统的程序软件为目标。情报行动的雷达、红外、光学和声呐侦察等装甲是以敌各种有形物体(武器装备和人员)为目标,无线电侦测、雷达波侦测是以敌各种电磁波为目标,间谍窃取和网络窃取是敌图文信息为目标。欺骗行动则针对敌情报行动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抗御行动则针对敌软硬杀伤行动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中,可以看到存在很大的错位性。比如软杀伤中的电子干扰,我的电子干扰装备主要干扰的对象是敌人的通信装备、侦察装备等。敌人的通信装备、侦察装备只能被动防御,而不会对我电磁干扰装备造成任何破坏。反过来,敌电子干扰装备干扰我通信、侦察装备,我通信、侦察装备无力反击敌干扰装备,只能被动防御。敌我双方的电子干扰装备之间没有了传统的对等消耗战,干扰行动是错位的。
再如中远程导弹对敌地面坦克、火炮的攻击,只有导弹攻击坦克、火炮的份,没有坦克、火炮同等攻击导弹发射平台的份。由于软攻击的错位性,因此一旦软攻击获得了局部制信息权,就可以在这个局部时间和空间内肆意运用信息力和火力对敌进行破坏,而敌人很难反制。这就造成了整个作战都具有了某种错位性。
四、信火效能
战争是通过武力屈敌意志的活动。传统战争是以杀伤行动给敌造成的破坏,逼迫敌投降;心战行动也大多是借助了杀伤力量/行动的威力,“说服”敌人投降。因此,传统战争以杀伤行动为核心构建作战单元。
信息化战争的八种行动中,指挥、情报、通信、抗御、保障等行动的支撑保护作用没有改变,欺骗行动仍是为形成杀伤行动的成效作辅助的行动。然而在杀伤行动方面,相对于热兵器时代主要是火力杀伤、核打击,信息化战争除了火力杀伤和核打击外,还有电磁压制、网络攻击等信息攻击行动,是在核能域、火力域、网络域、电磁域四个领域内的相互毁伤。
其中,核能域主要表现为核弹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电磁脉冲而实现物理硬毁伤,火力域主要表现为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动能实现物理硬毁伤,电磁域主要表现为电磁波能作用于电磁接收器实现软杀伤(干扰)和硬毁伤,网络域主要表现为病毒程序对敌程序进行轻杀伤破坏。对不使用核武器的常规战争而言,如果没有软杀伤行动压制住敌人的指挥、通信、侦察等信息系统,硬杀伤行动将会受到敌软硬杀伤的强烈反击。
而电磁压制和网络攻击,都只能使敌信息装备暂时性地功能失效。软攻击行动一结束,敌信息装备又能够正常工作,无法直接实现屈敌意志的效果。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的扩展,极大地提升了心战行动的能力。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再强的宣传,也终将被现实所击败。几次信息化战争说明,强大的心战行动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
但最终逼敌放弃抵抗,仍是在强大火力杀伤造成敌巨大毁伤后才行。
所以说,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效能既不是热兵器战争的火力,也不单是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力,而是火力与信息力的结合,即火力+信息力=信火力,即信火效能。
五、交融空间
传统战争中,地理空间、地形空间、武器性能空间之间层次分明。地理空间包含地形空间,地形空间包含武器性能空间。因此笔者称之为层级空间。但在信息化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战技性能实现了极限化,打破了传统战争的层级空间,呈现出空间交融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战场上,信息化武器装备遍布于陆海空天电网,各种作战行动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全战场领域展开。空间平面的远程、中程、近程作战行动。垂直面的高空、中空、低空作战行动。时间层面的即时作战行动、快速作战行动、慢速作战行动。其中即时作战行动主要是网络程序攻击行动和电磁攻击行动,基本上是以光速的速度即时达成作战效果。快速作战行动主要有战机、导弹等攻击行动,通常以分钟来计量作战行动。慢速作战行动主要有陆军坦克、海军舰艇等低速运动作战平台。
那些近程、低空、慢速战技性能的武器装备,仍然必须按照作战方向进行部署。其战场空间仍然呈现出层级空间的特点。那些中远程、中高空、快即速战技性能的武器装备,其作战半径、作用范围、作用距离已经超过了近程低空慢速武器装备在特定时间内的地形空间。也就是说,中远程、中高空、快即速武器装备的武器性能空间超越了近程低空慢速武器装备的地形空间。
由于战争的最终胜负仍然要以控制地面目标来体现,仍然需要将整个战争力量形成合力来遂行任务,因此战场空间仍将主要以近程低空慢速武器装备的战场空间来划定。所以,当中远程、中高空、快即速武器装备的武器性能空间超越近程低空慢速武器装备的地形空间时,就使得整个战场空间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空间特点。
六、动态布势
传统战争中,由于战场空间层次分明,因此一旦战前兵力部署完毕,就基本上决定了战场敌对双方的控势、弩势,甚至节势,因此是固态布势。
但是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远程卫星、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和中程的战机、导弹可以通过信息力和火力机动的方式,快速地将信火效能从这个战场方向向另一战场方向进行转移和支援。因此,即使战前敌对双方已经完成了作战力量的部署,形成了特定的战场空间,但由于中远程力量可能随时向不同的地形空间,甚至地理空间转移信息力和火力,从而可以迅速改变业已形成的战场控势和特定方向的弩势,甚至节势。所以说,信息化战争的力量部署必然是固定的,但其作战效能部署则是动态的,具有动态布势的特点。这决定了要想在信息化战场上形成对敌作战效能优势,必须将掎势、控势、弩势和节势放在一起,进行一体谋划,力争形成对敌时间作战效能优势。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