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常识

海丝之源,港通天下—宁波北仑区国土空间人口总体规划(2021-2035)

1.宁波市北仑区简介

北仑区,隶属浙江省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东部,以其境内的深水港北仑港而得名,陆地面积597.76平方千米。东部峙头洋面与普陀县交界。南部梅山港洋面与舟山市普陀区、鄞州区交界,西部自甬江至象山港洋面与鄞州区接壤,陆地边界线勘定全长44千米,北部金塘洋面与定海区交接(大榭岛的行政区划界仍属北仑区)。截至2022年底,北仑区下辖11街道。2022年末,北仑区户籍人口总人口449532人。2022年,北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30.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4︰49.42︰50.24,财政总收入905.35亿元。

北仑用地现状图

1984年1月,划原镇海县城关镇、新碶镇、俞范镇、清水浦乡、青峙乡建立宁波市滨海区。1985年10月,撤销镇海县,建立宁波市镇海区,扩大宁波市滨海区,按甬江分界,小港镇、新碶镇及甬江以南的长山、大碶、柴桥、郭巨4区统属滨海区,原滨海区甬江以北的城关镇、俞范镇、清水浦乡划归镇海区。1987年7月,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

北仑是港口资源极为丰富的区域。岸坡陡峭,水深流顺,不冻不淤;南、北两条深水航道,可供超大型船舶自由进出。著名景点有古阿育王寺、宏远炮台、戚家山营垒、总台山烽火台、九峰山旅游区等。北仑区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中国工业百强县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等荣誉称号。

北仑行政区划图

2.目标定位

2.1发展定位

发展愿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区。

功能定位:世界一流强港核心功能区;高水平开放合作引领区;临港智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滨海生态宜居幸福示范区。

阶段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港城示范区、全国大城市一流强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2.2发展策略

开放引领战略:立足北仑区坐拥世界大港、自贸区平台和国家级开发区等开发开放先行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甬舟合作先行区,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全球先进制业基地。

港城协同战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锻造硬核力量。探索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合理布局港产城空间;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完善港后配套设施;培育高端航运服务和现代物流,发展高附加值的港口服务。

智造高地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主要依托甬江科创区平台联动北仑各产业园区,推动“制造”到“智造”的产业升级转型。

幸福宜居战略:保护生态空间,构建丰富多样的公园休闲空间;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构建全龄友好城区;提供多元化居住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凸显港城文化特色。

北仑风光

3.空间格局

3.1区域联动发展

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打造世界一流港口群:加强宁波舟山港与上海大都市圈港口群合作交流,积极提高现代航运服务能级,为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

推动宁波都市圈建设,共建甬舟合作先行区:推动梅山与六横、佛渡及周边海域的跨界协同,强化港航功能、制造产业一体化发展,建立能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等方面的长效合作机制。

加强毗邻地协同发展,共塑宁波大都市格局:联动镇海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的甬江科创区,联动鄞州、宁海、象山等沿象山港区域打造生态海湾公园、海洋经济创新高地的蓝色港湾。

区域协同

3.2全域空间格局

构建“一区四片、两轴联动”的总体格局。

一区:即九峰山-灵峰山生态区。

四片:即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北仑主城片、梅山湾片、临港产业片。

两轴:即甬江科技创新发展轴、梅山湾海洋经济发展轴。

全域空间格局

3.3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格局:保护北仑山海林田的自然生态本底,形成“山环海抱、江湾比翼、五廊贯城、七脉通海”的生态空间格局。

山环海抱:即九峰山、灵峰山山脉和环绕北仑区的东海海域。

江湾比翼:即甬江和梅山湾水道。

五廊贯城:即通山水、连江海、贯城区的生态景观通廊。

七脉通海:即岩河、中河、太河、小浃江、沙湾河、芦江大河、沿山大河等7条通海主干河。

生态空间格局

自然保护地:北仑区划定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地1个——北仑瑞岩寺省级森林自然公园。

3.4农业空间

优化农业格局:一廊六区多片。

一廊:即乡村产业振兴示范走廊。

六区:即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产村互动有机融合区、花木产业结构调整区、名优茶果精深加工区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区。

多片:即多个耕地集中保护片,区域内耕地质量较优、连片集聚,适宜规模化生产。

农业空间格局

3.5海洋空间

保障港口航运空间:优先保障港口航运发展空间,与上海港构建辐射全球的世界级港口群,成为促进“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硬核力量,成为引领港口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排头兵。

港口分布图

优化海洋功能分区:优化利用交通运输用海区、游憩用海区、特殊用海区、围填海区。

提升岸线保护利用:坚守大陆自然岸线保有量,优化岸线功能。修复提升自然岸线、高效利用生产岸线、港口岸线,打造滨海生活岸线,重点打造梅山湾蓝色海岸。

促进陆海空间统筹:坚持海陆联动,形成“一心一带、四港四区”高质量的陆海空间统筹格局。

港口

3.6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三主两副四片区”的开发格局。

三主:即城市级中心,包括甬江科创中心、城市综合中心、梅山湾科贸中心,承担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

两副:即片区级中心,包括柴桥、大砌综合服务中心,承担所在片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及产业升级辐射功能。

四片区: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北仑主城片、梅山湾片、临港产业片,承担辖区特色战略功能。

城镇空间格局

3.7产业空间

产业空间布局:立足北仑区开放引领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先进制造业规划图

现代服务业规划图

4.专项支撑

4.1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区域互联、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通过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等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对外交通服务。

构建客货有序、港城协同的疏港交通体系:规划建设高效衔接、客货相对分离的公路疏港交通体系,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水平,完善港口后方配套设施,推动港城和谐发展。

构建内畅外达、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广泛覆盖、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公交体系,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

构建舒适多元、人本融合的慢行交通体系:依托山、河、江、海等自然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城市绿道系统。完善慢行设施,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的网络。

综合交通规划图

4.2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化、均衡化、品质化的发展目标,统筹配置与北仑区人口特征、空间结构和设施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构建全龄友好的城乡生活圈。

4.3绿地公园系统

以公园建设统筹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修复,打造“开放、活力、生态"的高品质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形成“生态公园一城市公园一口袋公园”三级的公园体系

城市公园

4.4历史文化保护

结合山海地域特色,凝聚历史人文共识,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保护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

●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9处区级文保单位;●17处市级历史建筑;●3处市级历史地段;●2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