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首页 常识

两会开多长时间结束(全国两会时间到,这些知识点,请查收!)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两会的全称是什么?这两个“会”有何不同?代表和委员是怎么产生的?全国人大的职权有哪些?全国政协有多少个界别?建议、议案和提案是一回事吗?2024年全国两会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议题?……这些知识点,一起来提前了解一下!


一、全国两会是个什么会?


全国两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5年称为一届,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全体会议。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但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人大是“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政协是“全国政协X届X次会议”。

2024年全国两会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4日召开,会议结束时间待定。

两会会期自1995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2个星期外,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2020年、2021年、2022年因新冠疫情影响会期仅为一周。


二、为什么大多都在3月开?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在此之前举行时间可以说毫无固定规律可循,年初、年中、年末都有举行过。近些年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2020年全国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推迟到5月份举办。

之所以选择在3月份举行,根据较为共识的说法,一是因为农历春节一般会在1月到2月,选在3月可避免与春节重叠,且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3月举行,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又能确保年度预算尽快审议通过。

现在,对于全国人大会议的举办时间,已经进一步被法律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89年发布,2021年修正)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这为在3月份举行的惯例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法理依据。人大在做决策之前,要把政治协商纳入到决策层面中,所以政协会议在人大会议之前开。


三、人大和政协有哪些不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主要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人大代表由各省(区、市)、香港、澳门、台湾,以及解放军选举产生,并分别组成代表团,多按地域划分。目前,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团,共有35个,即31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和香港、澳门、台湾、解放军代表团,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按出生地和履历参加代表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同各参政党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互相监督、合作共事的政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关,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目前,全国政协设置34个界别,分为党派(10个界别)、人民团体(7个界别)、以行业为基础划分的社会各界(12个界别)、按民族设立的少数民族界别、按宗教信仰设立的宗教界别、按地域设立的香港、澳门两个特邀人士界别以及特别邀请人士界别。在界别设置上,十四届全国政协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增了环境资源界别,共有85名委员,这是自1993年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以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政协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则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界别组成决定。


四、代表和委员是怎么产生的?


出席人民代表大会的是“代表”,即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凡年满十八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大代表共分五级,分别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办法。其中:县级(包括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和乡级(包括乡、民族乡和镇)两级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办法是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选举上级人大代表。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有2977人,截至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56人。

出席政协会议的是“委员”,即政协委员,不经过选举而是由协商推荐产生。具体步骤一般为:(1)提名推荐。(2)协商确定建议名单。(3)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4)公布。(增补政协委员的程序,也需要经过这几个步骤。)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共2172人。


五、建议、议案和提案有什么区别?


全国人大代表提“议案”,但议案的提出有法定人数要求,只有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才可以称为议案。单个全国人大代表只能提出建议,对于代表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必须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和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要求人大会议讨论、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经审议通过,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全国政协委员提“提案”,提案是指参加政协的单位或者委员个人向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提案可由多位委员联合提出,也可由一个委员单独提出,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提案办理有专门机构负责,要求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答复,但提案只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另外,在表述上,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或“行使权力”。全国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代表、委员同时参加这一活动,可并称为“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六、今年全国两会哪些议题值得关注?


1、经济增长目标定多高?

1月中,中国已经宣布2023年全国经济增速为5.2%,这说明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复苏繁荣前进。全国两会期间,最令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会将2024年经济发展各类目标确定在什么水平。据报道,在去年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大多数参与者认可将2024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2023年一致。另外从地方两会的报道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均在5%-5.5%。

2、是否会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全国两会是否会出台相应政策挽回市场信心成为关注焦点。财政政策在缓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支持消费等方面发力的方式受到普遍关注,官方将如何阐述新词“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也成为进一步观测的讯号。另外,当前中国股市面临严峻挑战,市场人士呼吁加快设立股市平准基金,中国是否出台新财政措施将是值得观察的政策方向。

3、对台政策动向

对台政策是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务实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已经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他和副手萧美琴在选前就被批为“双独组合”,为台海局势增加了不确定性。另外,在两会前,又发生了大陆渔船被撞事件,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谈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对台段落,以及总理记者会中可能涉及的问题等多方面观察可见中国对台政策的动向。另外,中国是否会出台新的涉台立法?尤其外交部长王毅1月在台湾选举后受访时提到,“台独必将受到历史和法律的严惩”,当中的“法律惩罚”是什么?值得关注。

4、延迟退休到65岁?

有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可能会公布推出延迟退休政策。《中国经营报》引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专家建议采取“循序渐进、小步慢走”、男女趋向同龄的国际通行做法。不过鉴于中国目前青年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这一政策在民众中好象不太受欢迎。

5、人事变动

虽然本次两会不是中国政府换届的时间节点,但人事变动也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前任外交部长秦刚和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国务委员空缺是否会补上,以及其他高层官员的可能调整,都将对中国政府的未来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